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報告人:稻江高商3年禮班43號 姓名:翁芷鈺 指導老師:吳旻樺
日本三大祭典 祇園祭(ぎおんまつり) 報告人:稻江高商3年禮班43號 姓名:翁芷鈺 指導老師:吳旻樺
2
前言 這一次之所以會以日本的祭典作為報告主題是因為我之前在日本讀書的時候也有參加過他們的夏日祭典,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那麼有趣的異國文化,而那一次的經驗讓我非常難忘,所以讓我想要更近一步的了解的這個充滿他們原始文化的民俗祭典活動。 很高興這次有這個機會可以上台做專題報告,而我選了日本三大祭典之一的祇園祭作為我這次的報告主題,為的就是可以對日本的祭典活動做更近一步的研究,希望這次的報告可以讓同學們對日本的祭典活動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3
報告流程 9.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 10.提燈會(つつみあかりかい) 11神輿洗(しんよすすぐ) 12.神輿渡御(しんよとぎょ)
1.京都的歷史與文化(きょうとのれきしとぶんか) 2.京都~祇園(きょうと~ぎおん) 3.八阪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 4.主神~素戔鳴尊(スサンオンミコト) 5.祇園祭的起源(ぎおんまつりのきげん) 6.祇園祭活動行程表 7.宵宵宵山~宵宵山~宵山(ようさん) 8.〝山〞和〝鉾〞(やま と ほこ) 9.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 10.提燈會(つつみあかりかい) 11神輿洗(しんよすすぐ) 12.神輿渡御(しんよとぎょ) 13.神輿渡御路線圖 14.花傘巡行(はながさじゅんこう) 15.心得
4
京都~祇園(きょうと~ぎおん)
5
京都的歷史與文化 京都建立於西元794年,作了一千多年的首都,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遷都東京為止,京都的整體設計是模仿唐代的長安城由於京都的建築常常碰到戰爭的破壞,所以不得不斷遷移,重建和擴大,如今的京都,成為一幅代表各朝各帶的歷史拼圖,此外因為火災的頻繁,京都的建築很少早於西元1600年。 京都日出 京都山水畫
6
八阪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
7
八阪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 八阪神社在京都人的心中,八阪神社的歷史據傳說可以追塑到平安建都150年前齊明天皇的時代(西元656年),那時在八阪神社一帶的寺廟“觀慶寺” (かんけいじ) (別名又叫祇園寺),觀慶寺內的天神堂(てんしんどう)就是八阪神社的前身。本來日本的寺廟和神社是一體的,直到明治維新(めじいしん)時,神社才和寺廟分家。而八阪神社之名也是在此時改名的。 八阪神社所祭祠的是日本神話中的素戔嗚尊、櫛稲田姫命、八柱神子神,在祭典時,常常可以在八阪神社的能劇舞台看到素戔嗚尊砍大蛇的戲碼。八阪神社至今在全日本已有將近3000家的分社。
8
八阪神社(やさかじんじゃ) 搖锺(ようかわ)
9
主神~素戔鳴尊 (スサンオンミコト)
10
素戔嗚尊(スサノオノミコト) 據《古事記》(こじおさむ)和 《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記載 素戔嗚尊為日本開疆拓土之神伊
《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記載 素戔嗚尊為日本開疆拓土之神伊 奘諾尊之子‧其性格變化無常, 時而凶暴時而英勇,最著名事蹟 為斬殺八岐大蛇。 素戔鳴遵照 田姬照
11
祇園祭的起源 (ぎおんまつりのきげん)
12
祇園祭的起源(ぎおんまつりのきげん) 相傳在西元867年的夏季,溫疫正在京都流行蔓延,而為了消災解難,八坂神社就舉行了祇園御靈會(ぎおんおたまかい),祈求神明來驅除疾病,這就是祇園祭最早的由來。最早的祭典並不像現今看起來這麼盛大,但也都有持續舉行,直到應仁之亂(おうじんゆきみだ)(西元 )才打斷了祇園祭的舉辦,而到了西元1500年才復興了祇園祭,這時發展出的祇園祭形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祇園祭。
13
祇園祭活動行程
14
祇園祭活動行程 7月1日~祭典開始 7月17日到19日~山鉾巡行、神輿渡御出發式。 7月2日~決定山鉾巡行順序 7月20日~宣狀式
7月10日到13日~鉾立、神事用水清祓、御迎提燈、神輿洗、宵山建立、鉾的建立。 7月14日~宵宵宵山 7月15日~宵宵山、傳統藝能奉納。 7月16日~宵山、獻茶祭 7月17日到19日~山鉾巡行、神輿渡御出發式。 7月20日~宣狀式 7月23日~獻茶祭、琵琶奉納。 7月24日~花傘巡行、還幸祭。 7月28日~神事用水清祓、神輿洗。 7月31日~疫神社夏越祭。祭典結束。
15
宵山(ようさん)
16
宵山~宵宵山~宵宵宵山(ようさん) 宵山就是山鉾巡行的前三晚,從宵宵宵山開始可是熱鬧無比,一直到宵山,更是熱鬧到最高潮。宵山其實是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的前夜祭,主要是去看已經裝飾得美美的山鉾。 為了讓人們方便參觀,需要交通管制,四条通(しじょうどおり)、烏丸通(からすまどおり)和週邊的小巷子都成了人們的散步道。幾乎所有人都湧到街上,到了最熱鬧的宵山時,整個四条通上滿滿都是人,尤其是接近山鉾時更是寸步難行! 除了觀看山鉾,祭典上還有一些表演,八坂神社的能劇舞台也會有戲劇表演。
17
太鼓表演(たいこ) 鉾車觀賞 撈金魚 街景
18
船鉾(ふねほこ) 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 黑主山(くろぬしやま) 指揮
19
〝山〞和〝鉾〞(やま と ほこ) 長刀鉾 、函谷鉾、 鶏鉾 、月鉾、 船鉾 、綾傘鉾、 四條傘鉾 菊水鉾、 放下鉾。
〝山〞和〝鉾〞(やま と ほこ) 長刀鉾 、函谷鉾、 鶏鉾 、月鉾、 船鉾 、綾傘鉾、 四條傘鉾 菊水鉾、 放下鉾。 岩戸山 、保昌山 、郭巨山 、伯牙山 、蘆刈山、 油天神山 、木賊山、 太子山 、白楽天山、 孟宗山 、占出山、 山伏山 、霰天神山 、蟷螂山 、北観音山 、南観音山、 橋弁慶山 、鯉山 、浄妙山、黒主山、 役行者山、 鈴鹿山、 八幡山。 山車的整體構造比較小,它也重達1.6噸,山很像一座華麗的轎子,四週有華麗的繡織品,上方裝飾著和本身名字相稱的裝飾。 鉾車的重量可約12噸重,高達17~25公尺,有著直徑2公尺的巨大車輪,鉾車和山一樣全部都是由木頭和草繩所作成的,不用任何一根釘子,只靠卡榫和草繩固定 。
20
菊水鉾(きくすいほこ) 月鉾(つきほこ) 放下鉾(ほうかほこ) 函谷鉾(はこたにほこ) 船鉾(ふねほこ)
21
山鉾巡行(やまほこじゅんこう) 指揮 山鉾車上拿著扇子的指揮 指揮著大家轉變方向,有人 拉車、有人在輪子下擺竹片, 有人在鉾車旁推車,鉾車就
山鉾車上拿著扇子的指揮 指揮著大家轉變方向,有人 拉車、有人在輪子下擺竹片, 有人在鉾車旁推車,鉾車就 這樣慢慢的轉向,每轉動一 點,都能讓整個鉾車晃動不 已,如此也引來四週觀眾的 驚呼,而在鉾車整個轉向後 ,大家也報以熱烈的掌聲。
22
提燈會(つつみあかりかい)
23
提燈會(つつみあかりかい) 在七月十號的黃昏,會先舉行浩大的提燈會,召告大家等將要舉行神輿洗的儀式了 。提燈會可是要一路繞到京都御所(きょうとごしょ),然後再繞回來! 提燈會由許多的隊伍所組成,還有許多穿著古裝的小朋友,看起來相當可愛
24
神輿渡御(しんよとぎょ) 火把(ひたば) 神輿(しんよ)
25
神輿洗(しんよすすぐ) 在神明出巡前,祂所搭的神轎要先受神聖清水的洗禮,所以就有“神輿洗”這個儀式。在神轎抬出來前,要有好幾個壯漢抬著由長長的竹片所組成的大火把先巡街,這大火把的用意是先用火將神轎要走的路線洗淨一番。在舉行神輿洗時只象徵性的抬其中一座神轎(總共有4座神轎)來舉行儀式,神官拿著樹枝和樹葉在神轎週圍象徵性的灑水,整個儀式大約半個鐘頭,然後神轎又浩浩蕩蕩的回到八坂神社。在舉行完神輿洗後,並不是馬上就出發到御旅所,而是要等到七月十七號才會出發。 火把(ひたば)
26
神輿渡御(しんよとぎょ) 神輿渡御就是八坂神社的神明搭著神轎到位於四条通上的御旅所(おたびじょ)小住一番,再旅行回八坂神社的過程。神轎經過洗淨後,八阪神社的神明終於要出發到四条御旅所了,在七月十七日傍晚時分,四座神轎會從八坂神社浩浩大大的出發。由許多壯漢抬著的神轎,分別繞行不同的路線,沿路吆喝遊行,大約兩個多小時後,神轎會抵達四条御旅所進行安置而在七月二十四日回到八坂神社 。據傳說,如果藝妓在神明渡過鴨川(かもがわ)來到這御旅所的七日七夜期間,也渡過鴨川來這兒做「無言的參拜」,她所祈求的願望一定會實現。
27
神輿渡御路線圖
29
花傘巡行(はながさじゅんこう)
30
花傘巡行(はながさじゅんこう) 7月24日~還幸祭開始前,當天早上就會先舉行盛大的花傘巡行,由社區的人們和許多的小朋友所組成的遊行隊伍,繞行社區,替還幸祭(かんさいわいまつり)揭開序幕。 巡行列表 先祓-子供神輿-花傘巡行旗-神饌行列-神饌花車-祇園太鼓旗-祇園太鼓-八坂神社青年会旗-花傘-金獅子- 銀獅子-幌武者-児武者-高士-馬長旗-八坂神社清々講社馬長-八坂神社婦人会馬長-祇園万灯会馬長- 八坂神社清々講社旗-八坂神社婦人会旗-久世六斎保存会旗-六斎-京都織物卸商業組合花傘- 花傘娘旗-花傘娘-織商鉾-先斗町お茶屋組合花傘-歌舞伎踊-祇園東お茶屋組合花傘-小町踊- 祇園万灯会旗-花傘-さぎ踊旗-さぎ踊-万灯踊旗-万灯踊-祇園囃子
31
子鷺踊り
32
心得
33
心得 在做這一次的專題報告時花了我很多的時間和心血,但是做完了這次的專題報告之後我個人對日本的祭典活動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相對的我也在報告中學習到很多的新知識,這也讓我更加的喜歡日本的傳統民俗,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很想要親自去體驗看看日本的祇園祭或是其他有名的祭典活動,從第一個節目一直參予到最後一個節目。 最後感謝老師和各位同學願意耹聽我的報告,也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為大家所準備的專題,謝謝大家。
34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Similar presentations
© 2024 slidesplayer.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